聚焦全国两会 | 何杰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民革界别协商会议上发言 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
3月10日,民革界别全国政协委员在京就扎实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举办了界别协商会议,程萍、何杰等九位委员做了发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分别就委员的建议做了回应。
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何报翔出席并做了总结讲话,他衷心感谢几个部委长期以来对民革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希望各位政协委员持续关注这个话题,积极展开深入调研,共同推动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以下是何杰在会议上的发言全文
★
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自2010年10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国内战新产业的发展培育已接近13年。在这期间,战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3%左右提升至2022年的13%以上,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已走在全球前列。回顾战新产业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其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梳理总结。
当前,我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出现较大变化,战新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看,中美博弈、产业脱钩向纵深演进,产业链内向化、区域化布局趋势明显;国内看,拥有全球最全的产业门类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下有“换道超车”的可能,但原始创新能力、产业基础能力较为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产业集群化水平相对较低,产业链总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为推动战新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正确认识和看待新兴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新兴产业发展往往伴随多种技术路线的试错,哪种技术能够成为主导技术难以预计,必须靠市场而非政府来决定。如,新能源汽车就有氢能、混合动力、锂电池等技术路线,光伏也有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的设计路线。新兴产业也普遍经历了导入期、成长期、震荡期、成熟期等多个阶段,尤其是产业震荡几乎是大多数新兴产业的必经历程,是众多企业的死亡之谷或惊险一跃。政府部门要正确看待这一发展规律,着力加强产业生态的培育,从要素资源保障、制度规则、监管体系、公共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联合发力,构建起更加适合创新发展的“热带雨林”,打造产业发展的思想市场。
第二,要全国一盘棋,加强新兴产业布局。从过往情况看,地方政府在发展新兴产业时普遍存在“大干快上”的冲动,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屡见不鲜,但由于新兴产业投入风险水平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如,十年前的光伏组件、稀土材料,近几年的芯片乱局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相互衔接、错位发展、良性循环的产业格局,各地不能一味地“贪大求全”。建议加强战新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和产业集群垂直管理机制,构建产业集群梯度发展体系。建议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产业培育中,加强地区间产业协作,主动融入和协同构建区域战新产业集群生态。
第三,产业政策要“适度有为”,注重普惠性功能性。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积极有为,对前期投入大、回报慢但后期支撑效果明显的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以政策支持撬动市场资源。要制定产业政策的退出方案,对市场可良性循环的领域和环节减少政策干预。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在产业导入期较为有效,进入产业扩张期后效果不明显,产业进入扩张期的重要表现是可以自主获得银行大规模授信,可考虑以此作为产业政策退出的信号。要改善产业政策模式,积极适应WTO、RCEP、TPCPP等国际规则要求,充分运用公平竞争审查等方式,推动产业政策从歧视性、选择性向普惠性、功能性转变,从直接干预型向间接引导型转变,从事前补贴向事后奖励转变,防范政策对市场的“过度扭曲”。近年来,各地都十分注重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引导基金的重点在于撬动社会资本加大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投入,但从实际效果看,部分存在“与市场争利”,撬动作用不明显的问题。
第四,要进一步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善用更聪明的钱。当前,我国在多个战新产业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许多新赛道、新领域和未来产业已进入“无人区”。在这些“没有路标的领域”,难以发挥过往的“后发优势”。建议要发挥直接融资的独特优势:借助更分散的投融资决策挖掘新增长点,借助更灵敏的价格信号实现资源流动配置,借助更广泛的风险分散消化试错成本,借助更公开的信息披露来促进创新外溢和联动。我们也看到,这些年上市的新兴企业基本都有创投机构进入,除了资金支持外,还可凭借创投的信息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为被投企业的成长“赋能”。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核心企业对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拉动作用,围绕核心企业的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可大力推广。与之兴起的产业链核心企业CVC也在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1月初,深圳还专门设立了国内首个CVC创新中心,作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重要探索。